省医保局关于完善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
门诊用药保障机制的通知
【资料图】
黔医保发〔2023〕20号
各市(自治州)医疗保障局,省局所属单位:
为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(以下简称“两病”)患者医疗保障水平,完善城乡居民“两病”门诊用药保障机制,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。
一、提高待遇水平
(一)扩大保障范围。参加我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(以下简称“城乡居民医保”)且符合“两病”门诊用药专项待遇保障条件的人员,在门诊用药纳入保障的基础上,将与“两病”有关的门诊检查、检验等费用,纳入保障范围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城乡居民医保“两病”诊疗服务的,可收取一般诊疗费,支付标准按各统筹地区一般诊疗费规定执行。
(二)提高支付标准。政策范围内基金支付比例调整为: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为90%,二级医疗机构为80%,三级医疗机构为70%。
二、优化就医管理
取消“两病”用药专项保障备案定点医疗机构限制。参保人员取得“两病”用药专项待遇资格后,在省内已开通城乡居民“两病”异地联网直接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,产生的与办理病种有关的医疗费用直接结算。未开通异地联网直接结算的,由参保人员先行垫付,再到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按规定报销。跨省异地就医未直接结算的,到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按规定报销。
三、提升经办服务
(一)规范待遇享受凭证。各统筹地区要制定统一的“两病”专项用药保障待遇享受资格凭证(含书面、电子凭证)并发放给符合“两病”专项用药保障待遇的患者,提高患者知晓率。对已获得“两病”专项用药保障待遇资格的人员实行全省互认,跨统筹地区转移医保关系或新参保时,不需另行认定资格,凭原有“两病”专项用药保障待遇享受资格凭证继续享受待遇。
(二)继续实施“长处方”政策。根据《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、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关于印发长期处方管理规范(试行)的通知》(国卫办医发〔2021〕17号)精神,支持定点医疗机构将处方用药量放宽至12周,保障“两病”患者长期用药需求。
四、工作要求
(一)强化统筹调度。各市(州)医保局要加大督促指导力度,确保政策落到实处。在宣传工作上再发力,拓宽宣传渠道,优化宣传方式,在经办大厅、医疗机构、社区(村居)内强化宣传,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。
(二)开展数据治理。对卫生健康部门规范化管理的“两病”人员数据加强治理,做好“两病”人员数据的统一上报工作。确保规范化管理“两病”人员待遇应享尽享。同时清理多重享受待遇人员,避免重复报销、重复享受待遇。
(三)强化分析监管。强化数据运行监管,做好数据监测,全面准确掌握基金收支运行、待遇享受人数、待遇支付等情况,加强基金监管,维护基金安全。
本通知自2023年10月1日起实施,实施过程中重要事项及时向省医保局报告。
贵州省医疗保障局
2023年8月7日
《关于完善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的通知》政策解读
为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(以下简称“两病”)患者医疗保障水平,完善城乡居民“两病”门诊用药保障机制,省医保局印发了《关于完善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的通知》(黔医保发〔2023〕20号)(以下简称通知),现解读如下。
一、《通知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?
《通知》在门诊用药纳入保障的基础上,将与“两病”有关的门诊检查、检验等费用,纳入保障范围。政策范围内基金支付比例调整为: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为90%,二级医疗机构为80%,三级医疗机构为70%。取消了“两病”用药专项保障备案定点医疗机构限制。参保人员取得“两病”用药专项待遇资格后,在省内已开通城乡居民“两病”异地联网直接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产生的,与办理病种有关的医疗费用可直接结算。
二、较之前的政策有什么变化?
一是扩大了保障范围。将与“两病”有关的门诊检查、检验等费用,纳入保障范围。二是提高了支付标准。政策范围内基金支付比例由原来的: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为70%,二级医疗机构为60%,三级医疗机构为50%分别调整为90%、80%、70%。三是优化了就医管理。取消了就医备案1—3家定点医疗机构的限制,将就医费用直接结算范围扩大到省内。四是对一般诊疗费用是否可以支付进行了明确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城乡居民医保“两病”诊疗服务的,可收取一般诊疗费,支付标准按各统筹区一般诊疗费规定执行。
三、参保群众如何更方便享受待遇?
对已获得“两病”专项用药保障待遇资格的人员实行全省互认,跨统筹区转移医保关系或新参保时,无需另行认定资格,凭原有“两病”专项用药保障待遇享受资格凭证继续享受待遇。支持定点医疗机构将处方用药量放宽至12周,保障“两病”患者长期用药需求。
四、文件的执行时间
《通知》自2023年10月1日起执行。
来源:贵州医保 |编辑审核:陈旭 胡亚妮 安辉
关键词:
版权与免责声明:
1 本网注明“来源:×××”(非商业周刊网)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
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,文责自负。
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,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
4 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。